05.06.2015

那些动人的小生命就在那里——江西官山博物摄影之旅

05.06.2015

那些动人的小生命就在那里——江西官山博物摄影之旅

5月假期,我和几个朋友来到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博物旅行,拍摄当地特有的昆虫、植物、两栖爬行动物、蛇类等。官山保护区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,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的宜春市,处于赣西北九岭山脉西段的宜丰、铜鼓两县境内交界,主峰麻姑尖海拔1480米。官山的历史相当了得,明隆庆年间(1567-1573),农民起义领袖李大銮以九岭山区腹心区域李家屋场为根据地,揭竿而起,汇集起义队伍达8万多人,官府调集军队多次进行围剿,历时数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。在此之后,皇帝下旨把这一带列为禁山,不准平民百姓在此居住营生。从此,人们遍称它为“官山”。因此,官山已有400多年的封禁历史,加上险峻复杂的地形,温暖湿润的气候因素,使得许多生物在此得以保存和繁衍。但现代官山的名称似乎又有了新一层含义,当地人口口相传着“想当官,去爬官山”的说法。很多想当官的人都慕名而来(据说还有人从几千公里外特意跑过来),爬一爬官山也许就能如愿当官了呢。。。

到达保护区第2天,清晨就开始暴雨如柱,我们一天都闷在保护站没法出门。直到晚上,大雨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,我站在门口发呆,一只巨大的绿色树蛙跳到屋里,这是一只大树蛙,身体足有10cm长,在屋里四处逃窜。废了很大力气才将它抓获归案,并放到屋外。我无意中用手电晃了晃屋外的地面,发现每隔3~5米就有一只蛙,这暴雨让路上成了蛙类天堂,如此湿润的路面所有蛙都上路游荡了。见此情形,我们决定冒雨拍摄,穿着妥当,防雨措施齐备,我们就在住地附近100m范围内,相互配合拍摄起来。随同我们一起拍摄的护林员大哥打趣说,看这满地的蛙,斑腿泛树蛙、大树蛙、花臭蛙、绿臭蛙、淡肩角蟾,后几天你们不用拍蛙了,这里所有的蛙,今晚都可以拍齐了。

夜间拍摄蛙类,最需要注意闪光灯的使用,我一般会使用佳能MT-24闪光双灯布光拍摄,布光位置可以随拍摄内容不同而自行调整。由于夜间没有光照,更重要的是在拍摄时,有朋友帮助打辅助照明,才能保证正常拍摄。

雨后的几天,我们抓紧时间进行博物探索,白天和夜晚,不做停歇。白天在保护区内沿山间小路行走拍摄,夜间则继续顺溪流行走,寻觅拍摄对象,往往比拍摄花费更多的时间。拍摄植物题材,我一般选择搭配100mm微距镜头和外置机顶闪光灯,拍摄昆虫题材和两栖爬行动物,我则会使用100mm、180mm等多焦段镜头进行拍摄,但闪光灯一般都会选择双闪。

这种带有探索性质的博物旅行,这可能对于一般旅行者来说,是受罪和折磨,但对我们来说,这样的生活确已经成为了一种旅行方式,我们更是陶醉其中。每当遇到一个新的物种或珍惜的动植物的时候,都能让我们一直保持在亢奋状态。

1

淡肩角蟾,很特有的一种角蟾,它眼睛上方呈现出三角形。

2

斑腿泛树蛙,夜间栖息在禾本科植物上。

3

丹参,花型独特。

4

某种杯菌,由于很小,我使用近摄接圈将最大放大倍率进行放大后,进行拍摄。

5

金线蛙,雨后的草地中,它一动不动等待猎物,成了我们的好模特。正面角度拍摄蛙类,别有一番情趣。

6

清晨在叶片上发现的象甲,露珠已被清晨的阳光打亮,我借助阳光和闪光灯,定格了露珠晶莹的质感。

7

螽斯的幼虫,模仿蚂蚁,防止被天敌吃掉。

8

夜间,很幸运遇到了螽斯蜕皮,拍摄这张照片,我没有使用闪光灯,而是使用两只手电布光,一只布光在画面12点钟方向,另一只放置在画面10点钟方向。

9

灯蛾,身上有很多特殊的色彩和花纹搭配。

10

王锦蛇,我们在路旁的草丛中发现了它,拍摄时始终处于进攻状态。为了表现它凶狠的一面,我使用了广角镜头,单灯离机拍摄。右手持机,左手拿着闪光灯,慢慢抵近拍摄,由于距离太近,碰到了它的身体,被它狠狠扑咬。画面中就是它即将扑咬过来的瞬间。

郑洋

编辑,自然摄影师,博物旅行者,华盖(Getty Images)签约摄影师,中国国家地理认证作者,适马(SIGMA)中国认证摄影师,与佳能、徕卡、蔡司、索尼、曼富图、美兹等摄影器材品牌有长期合作。作为主角参演央视纪录频道城市与环境纪录片《谁和我们在一起》。摄影作品及文章发表在《影像视觉》《咔啪》《摄影旅游》《博物》《户外探险》《中国科学探险DEEP》《时尚旅游》《中国国家旅游》《云端》《旅伴》等多家平面媒体上,照片曾发表在“新华网”图片频道。“新华社”“蚂蜂窝旅游攻略”“穷游网”“蜂鸟网”“绿野户外”“三夫户外”“自然之友”讲堂主讲人,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、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多个旅游栏目座上嘉宾。

Top
Our Brands